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雌激素、维生素D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质(BMP)与骨质疏松症及心脑动脉钙化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在PubMed和中国知网中以雌激素、维生素D、BMP、骨质疏松和动脉钙化斑块为关键词检索1995年1月—2015年9月有关雌激素、维生素D缺乏和骨形成相关蛋白与骨质疏松、心脑动脉钙化斑块的关系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对骨质疏松与心脑动脉钙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雌激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均导致骨质疏松和心脑动脉钙化发生的风险增加。骨保护素、脂联素、BMP、骨桥蛋白等骨形成相关蛋白参与骨质疏松的形成而且是心脑动脉钙化发病的重要调控因子。结论 雌激素、维生素D和骨形成相关蛋白与骨质疏松症及心脑动脉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该理论对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径.以下就EPC在缺血心肌、缺血肢体、损伤角膜修复中的血管生成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腱-骨愈合是肩袖损伤修复的关键因素,通过生物力学及组织学观察探讨不同界面处理方法对兔肩袖止点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2只成年日本短耳兔,雌雄不限,体重2.0~2.5k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皮质骨层组(n=18)、松质骨层组(n=18)、空白对照组(n=6)。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皮质骨层组:全层切断冈上肌腱中1/2部分,将冈上肌腱直接缝合固定于肱骨大结节;松质骨层组:全层切断冈上肌腱中1/2部分,去除肱骨大结节骨皮质,将冈上肌腱缝合固定于肱骨大结节。术后4、8周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冈上肌腱与肱骨大结节及连接部,行大体观察、HE染色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4周,皮质骨层组和松质骨层组标本的冈上肌均较空白对照组萎缩,腱-骨连接部界限不明显;术后8周,两组冈上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示皮质骨层组术后4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移行尚可;术后8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逐渐移行,骨侧形态接近正常。松质骨层组术后4周,界面组织层与新生骨组织层连接不紧密,胶原纤维排列凌乱;术后8周,骨侧大量新生骨组织,界面组织层变薄,平行的胶原纤维长入。生物力学测试示术后4、8周,皮质骨层组最大负荷均较松质骨层组高,且每组术后8周的最大负荷均较术后4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抗拉强度及术后4周两组间断裂强度外,其余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肩袖断裂模型中,界面处理至皮质骨层在愈合强度及程度方面均优于处理至松质骨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ECRB)、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communis,EDC)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5月,采用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ECRB及EDC治疗单侧顽固性网球肘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6~57岁,平均45.4岁。优势肘8例,非优势肘2例;重体力劳动者4例,普通工作者6例。病程8~24个月,平均12.3个月。患者均有肱骨外上髁部疼痛,局部肿胀压痛,Mill征(+)。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30°,平均11.3°;屈曲120~145°,平均132.5°。MRI提示均为肱骨外髁炎。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关节液外漏及肘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7例随访12个月及以上者均未复发。重体力劳动者术后(3.75±0.95)个月恢复原工作,与普通工作者(2.91±0.2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5,P=0.180)。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Mayo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优势侧及非优势侧握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末次随访时与非手术侧握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10°,平均—1.5°;屈曲140~160°,平均150.5°。结论伸肌腱止点清理带线锚钉修复ECRB及EDC治疗顽固性网球肘,能有效防止前臂伸肌力量潜在丢失,且创伤小,疼痛缓解显著,握力恢复接近正常,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形术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2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A组),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7例均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术前预存自体血及术中自体血回输,作为研究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A组失血量为763±164ml(400~1000ml),B组为852±386ml(350~2100ml),两组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A组输入库存血量为1045±362ml(500~1800ml),B组为511±337ml(0~1300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6.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与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序全  徐美涛 《中国骨伤》2011,24(8):621-624
肱骨髁上骨折位于肱骨髁上2~3cm处,绝大多数由间接暴力导致,最常见于年幼儿童,好发于5~8岁,男多于女,左侧多于右侧。近年来,随着高能量损伤情况的增加,肱骨髁上骨折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Z"字延长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采用腓骨远端"Z"字延长治疗5例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男4例,女1例;年龄23~58岁,平均38岁。骨折内固定术后3个月开始功能锻炼后,逐渐出现踝穴增宽的相关症状,至此次入院时间为5~36个月,平均13.2个月。侧压试验阳性2例,阴性3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50.2±17.3)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出现患肢轻中度肿胀,患侧足背前外侧皮肤麻木症状,均逐渐好转。X线片复查示腓骨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15周,平均13.5周。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6.8±11.2)分,末次随访时为(85.4±3.2)分,术后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短缩是踝关节骨折后踝穴增宽主要原因;腓骨远端"Z"字延长可有效缩小踝穴宽度,增加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